日本新華僑報網3月5日文章 3月2日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發表社論,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正成為東亞地區的風險,強調美國基於《美日安保條約》雖有保護日本的義務,但並不希望卷入中日衝突,而安倍政府正置美國的利益於不顧。無獨有偶,今年2月,《華盛頓郵報》發表由副總編狄爾執筆的評論員文章,題為《日本的挑釁之舉》,批評安倍不僅把日本帶向危險道路,而且可能使美國面臨嚴重的國家安全危機。
  毋庸贅言,美國主流媒體真正關切的,並不是“歷史問題”,而是“現實威脅”。美國當然不願為安倍“火中取慄”,更不願意被拖入中日武裝衝突。日前,美國《外交》雜誌刊登了一份美國某智庫的報告。報告顯示,美國民眾對美國一再介入國際糾紛,導致6000多名軍人陣亡,表示不滿,稱美國民眾的忍耐已達極限。正因為此,2月10日駐日美軍司令官安傑瑞勒在東京公開表示,美軍不會直接介入中日軍事衝突,因為那是十分危險的行為,非常真切地反映了美國軍方對中日關係的基本立場。換言之,無論美國的民眾、主流媒體、軍方,都具有一致的立場。奧巴馬政府一再要求安倍“為穩定東海局勢作出努力”,就是為了避免被卷入與中國的衝突。
  另一方面,日本右翼政客不斷激發日本民族的集體回憶,變相煽動民族復仇,似也成為美日關係的障礙。例如,安倍任命的日本放送協會經營委員會委員百田尚樹,不僅宣稱南京大屠殺“從未發生過”,而且宣稱“那隻是為掩飾美國自己的戰爭罪行”。 這不僅引發美國輿論的不滿,而且不能不喚起美國對1989年石原慎太郎和索尼總裁盛田昭夫合撰《日本可以說“不”》,以及翌年石原慎太郎、渡部升一、小川合久發表的《日本還是可以說不》的記憶。因為,當年此類被稱為“日本新民族主義宣言”的發表,催生了美國告誡國人警惕日本“東山再起”的電影《旭日東升》。美國不會忘記珍珠港,日本不會忘記原子彈。更何況將岸信介定為“甲級戰犯嫌疑犯”投入巢鴨監獄,將合祀在靖國神社裡的那14名罪犯定為“甲級戰犯”的,不就是美國?
  在1960年代,“美帝國主義”仍是令日本人痛恨的名詞。1965年,日本上映了由武智鐵二導演的故事片《黑雪》。由於有美軍強暴日本少女的鏡頭,影片被禁演,武智鐵二也因涉嫌違反刑法第175條,“頒佈、販賣或公開展示淫穢書籍、圖畫類物品”,被告上法庭。武智鐵二在法庭上慷慨陳詞進行自辯:“我承認,這部影片確實有一些裸體場景。那是心理上的裸體,象徵日本面對美國的強暴無力抵抗。”武智鐵二的自辯激起了日本社會強烈共鳴。最終,不僅武智鐵二被無罪釋放,而且 “美軍強暴日本少女”,成為日本同題材影片的“保留場景”。曾在中國熱映的《人證》,即可佐證。
  當然,今天日本人對美國的“仇恨”早已淡化,反日激情在年輕一代身上難以點燃。但是,美國是否樂意有人點燃這種激情,則是不值得討論的問題。
  3月4日,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透露,已就美國《紐約時報》發表社論批評安倍晉三“試圖混淆歷史”等提出抗議,稱該報“包含明顯的事實錯誤”。稱“安倍沒有此類發言”。
  按照安倍的邏輯,“向歷史低頭”,難以重現昔日榮光,“恢復強大日本”,將歷史“白紙還原”,又令美國不滿,遑論中韓。歷史和現實的糾葛,無疑令安倍進退兩難。  (原標題:馮瑋:“歷史問題”正成為美日關係的障礙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60sajg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